跳到頁面主要內容區

:::

半年前,我們懷著期待又忐忑不安的心情從最熟悉的臺灣,來到了半顆地球外的波蘭,沒想到時間居然過得這麼快!我們從一開始對於波蘭的各種事物陌生與好奇,到現在已經習慣了這裡與亞洲相差甚遠的生活模式。在這段交換的過程中,我們不僅適應了新環境,也在旅程中發現許多意想不到的收穫。

 

剛到華沙時,我們感受到最大的差異是城市的寬廣。與臺灣相比,華沙到哪裡都很遠。在台北,習慣了「每走幾步路就有便利商店」的生活,但在華沙,商店間相隔很遠,光是平時購買日常商品,就必須步行十幾分鐘,甚至需要搭車前往。我們在華沙遇到的第一個挑戰是語言,雖然大部分年輕人都能說英語,但在超市、餐廳,或車站,波蘭語的標示還是令我們一頭霧水。另一個我們覺得最具挑戰的文化差異是「飲食習慣」。波蘭人以麵包、馬鈴薯及肉類作為主食,身為從小以米飯、麵食為主的臺灣人,剛來時相當不習慣,然而隨著時間推移,我們也學會開始欣賞當地的飲食文化,像是波蘭餃子(Pierogi),並且在想念臺灣美食時也會自己研究如何下廚,回味臺灣味。這半年的生活讓我學會如何在異國找到自己的節奏並且融入當地的文化。

 

在華沙的學習經驗與臺灣大不相同,這裡的課堂氣氛更自由,學生時常打斷教授的授課並發表自己的看法,教授們也非常鼓勵學生,而就是這樣的討論往往比課堂更重要。在華沙大學上課時,我們交換生的身份讓我們有機會與來自世界各地的同學們交流。在課堂上,來自不同國家的學生會帶來完全不同的觀點,像是提到全球氣候變遷時,歐洲與亞洲學生的看法常常截然不同,讓我學習到這不只是一門課,而是不同文化所造就的世界觀,每個國家所在乎的都不盡相同。這半年的學習經歷讓我們更敢於發表自己的想法與意見,也學會以不同的角度來看待國際議題。

 

今年的聖誕節,對我們來說是一個非常特別的經歷。在臺灣,聖誕節往往只是商店的裝飾以及交換禮物的節日,但在波蘭,這卻是一個充滿過節氛圍的節日。從十二月初開始,華沙的街道開始被各種聖誕燈飾點亮,老城的聖誕市集熱鬧非凡,空氣中也彌漫著熱紅酒以及各種美食的香味。而我們也趁著這個時刻,去了其他波蘭城市感受不同城市的聖誕氛圍,包括弗羅茨瓦夫(Wrocław)和波茲南(Poznań)。這次的聖誕節,讓我們對波蘭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也開始思考自己如何在未來的節日中創造屬於自己的儀式感。

 

來歐洲交換,免不了的就是要到處旅行。在這半年中,我們不僅探索了波蘭的其他城市,也抓著假日到了不同的國家。我們曾造訪波蘭曾經的首都克拉科夫(Kraków)享受歷史氛圍,去了奧斯維辛(Auschwitz)深刻感受到二戰帶來的悲痛;也曾搭乘八個小時的過夜巴士前往柏林(Berlin),感受這座自由與嚴肅交織的標誌城市。而讓我們最為難忘的,是聖誕連假期間前往義大利,走訪了羅馬(Rome)、佛羅倫斯(Florence)和米蘭(Milan),從古老帝國的遺跡,文藝復興的輝煌,在到現代時尚的中心,每座城市都給了我們非常不同的感受。站在聖彼得大教堂的廣場上,我們仰望著那宏偉的穹頂,感受到天主教信仰深植在這座城市的每一吋土地;走進位在佛羅倫斯的學院美術館看了世界最知名的雕像之一——大衛像;而在米蘭大教堂前的廣場,我們看著夕陽將教堂染成了溫暖的金色,街頭藝人彈奏著輕快的旋律,遊客與當地人愉快的交談聲,一切都顯得很有活力且富有生命。這一刻,我們感受到義大利人對於生活的熱情與隨性,彷彿整個國家對我們展開雙臂,迎接每個來到這裡的人。

 

交換生活不只是一場學術與文化的探索,更是一場個人成長的旅程。半年前的我們,對歐洲充滿幻想,但同時也對即將到來的未知感到徬徨不安。如今的我們,已經學會了如何自行搭乘歐洲各地的交通工具、在陌生的環境中結交到新朋友、甚至能用簡單的波蘭文與當地的商店交談。這些改變讓我們變得更加獨立、更有自信!在這趟旅程中也讓我們重新思考「家」的意義,臺灣仍然是我們最愛的家園,但華沙也成為另一個讓我感到熟悉的地方,讓我們更加學習到如何適應一個新環境並與去理解不同文化的差異與共通點,讓自己也成為這裡的一份子。

 

在最後的幾個月中,我們計畫著參與更多不同的體驗,像是參與華沙的音樂會,或是去到其他歐洲國家感受不同的文化風情。在這趟交換旅程結束前,希望可以帶著更多的回憶以及成長回到臺灣,成為一個視野更加開闊的自己!

更多出國影片請至FB觀看:全球政治經濟學系FB粉絲頁

 


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