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週(7/11)很榮幸受邀參與在雙威大學的 “懸峙議會政治穩定”論壇,本次研討會主題著重在討論懸浮議會的相關問題,同時,與會的講者都是大有來頭,除了有在7/12的文中提過的黃進發博士,還有馬來西亞的上議院議長、首相屬部長、以及影子內閣的教育部長,內容多樣豐富且充實,讓與會的我們獲益良多。
什麼是""懸峙議會""?
懸峙議會是指在選舉中產生的一個國會或議會,沒有任何一個政黨或政治聯盟獲得過半數的席次。換句話說,沒有單一政黨或政治團體能夠獨立形成穩固的多數派政府。在懸峙議會中,不同政黨或政治派別通常必須通過組建聯合政府、形成執政聯盟或與其他小黨合作來共同執政。這種情況可能導致政治談判和妥協,以尋求合作方案和政策共識。懸峙議會對政局穩定性和決策效率提出了挑戰,因為各方必須尋求達成共識,以確保政府正常運作。
雖然懸峙議會在此次國會大選前不曾發生過,但其實早在2018年時,馬來西亞的州選就發生過懸峙議會的狀況,當年的選舉有三個州的議會出現此情況,分別是——霹靂州、吉打州和沙巴州。以沙巴議會為例,國陣在總共60席中拿下29席,希望聯盟與合作對象""民興黨""也一共拿下29席,剩下兩席由沙巴新黨拿下,這意味著沒有任何一方取得簡單多數的席次,進而形成懸峙議會的狀態。而國陣在取得新黨支持後,以優勢席次組織新任州政府,然而,在大選中代表國陣的贏得5席的沙民統突然宣布退出國陣,轉向支持希望聯盟陣線,此舉導致新任沙巴政府僅不到48小時內就垮台,隨後民興黨主席宣誓就職成為沙巴州新任首席部長。
懸峙議會一般在歐洲國家較為常見,如芬蘭、德國、義大利和希臘等,容易在政治黨派分裂或選民分散的情況下出現。對於形成政府來說,懸峙議會往往需要政治領導者之間的智慧和協商,以確保國家繼續有效地管理和治理。